古气候学是研究各地质时代地表气候条件的科学。由于气候的控制能对地表物质的活动方式和范围起一定的影响,因此,各种地表物质(包括生物)必然会反映不同的气候条件,例如在某一地质时代的地层中如发现有原生白云岩、石膏、钾監、岩监聚积,就可确定当时的气候是干燥的;如有煤、铁、铝土矿和锰矿,高嶺土質粘土的堆积,就說明当时气候是湿潤的(溫和的和湿暖的)。
本文系叶莲俊先生所著“中国磷块岩矿床的若干特点与成矿远景”一交中的一部分(第四章),而这篇文章将编入苏联专家布申斯基与叶连俊合著的“中国磷块岩的形成特点、矿石类型及远景评价”一书,该书即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。该书总结了我国几年来磷矿工作的成果,在理论上实践上都有巨大的意义。现在我们从这本书中选出论述中国磷块器的形成条件的这一章,刊登于此,以供参考。
本文是尚未刊印的“华北磷矿地质”一书中的第三章(即总论部分)。该文总结了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沉积研究室八个磷矿大队在1958年10—11月间在华北各地寻找磷矿而获得的地质成果。我们先将此文刊出,以供参考,本文有三张岩相图,将在本刊第4期刊出。
一、北票地区的地层层序問題 北票地区的地質情況,先后給許多地質学者作过多次的調查研究。譚錫疇(1926)、翁文灏(1928)、森田义人(1940)、西田彰一(1942)、林朝棨(1942)等皆有报告或論著发表。但是各人对地层划分及構造形态的認識,頗不一致。現在先將过去對地层的划分及本文所采用的分层列成一表(見表1),以資比較。
广西中部極广泛地分布着中、上石炭紀黄龙灰岩和馬平灰岩以及下二迭紀的栖霞灰岩和茅口灰岩。它們在構造上多形成寬闊平緩的“箱狀”及“槽狀”短軸向斜盆地,盆地內也有上二迭紀及三迭紀地层出露,構造体系完整,有时为逆掩断层带所割切。
海相中生代地层分布范圍較窄,西從黑龍江省宝清县大和鎮起,东越烏苏里江而至苏联國境,南抵虎林之北,北达烏苏里江注入黑龙江处。其分布区东西寬达100公里(連續出露部分宽只85公里),南北長約250公里左右(北部100公里范圍內被第四紀地层掩盖)。
自然界没有純鈾,它总是与其它物質化合成矿物。现在已知的含铀矿物有100种以上;其中含铀量高的比較少只有少数几种,含铀量較高,铀在其中成为矿物的主要成分。由于铀矿物常常彼此共生,因此发现某一种,常常就可以找到其它各种,所以无論是有工業价值,或是沒有工業价值的常见铀矿物,对铀矿找寻者来說,最好都要了解。
地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,时間要素很重要,沒有这个条件,就不能使复杂的地球发展史系統化,便无法掌握矿产在時間上分布的规律性,更无法解决地球年龄的問题。用古生物学、地层、岩相對比等方法只能确定相对的地質年表,岩石絕對年龄之测定則需要借助于其他方法;如根据水成岩的沉积速度及海水中監分濃度來計算,但是这些方法均不准确。比較可靠的方法为放射性計算法。
1957年10月,我们在瓦房子南矿区屈家溝南部的廢石堆中,發現了大量結晶質的礦物。其外表特征既不象軟锰矿,也不象硬錳矿,而非常近似水锰矿。後來我们繼續在头道溝、二道溝、鷄冠山等地都相繼发現了这种矿石。它們似乎是断断續續地形成一个相带。但又考虑到水锰矿在地表条件下是很容易氧化成軟錳矿的。故我们采了一些标本进行了一些室內研究工作,結果肯定了它是水锰矿,因此廢石就成了矿石。
古城位于甘肃省岷县境内,我們在进行引洮上总干渠渠首工程地質条件研究时,曾在本区做过一些工作,收集了一些与新構造运动有关的資料,现在写出来供大家参考。古城位于西秦嶺褶皱帶北部拗陷帶中,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中石炭紀,岩性屬浅海相浅变質岩系。此系地层具有如下兩个特点: 1.單层厚度薄,常为1—2厘米。
用离子交换剂将硬水軟化,這在工業上的应用是很早就开始,并且已很普遍了。但近年来由于离子交换树脂的发明和不断改进,在医药、工業及研究部門更可以用它来净化水,以代替蒸餾水。 凈水处理虽不能去除水中的微生物及微量的有机物質,但能去除水中几乎全部的阴、阳离子,使水变成pH6—9的純水(一般蒸餾水因含有CO2,pH为4.5—5),能提净水內監类到仅为0.001—10ppm。
为了使地层学的研究直接服务于矿产調查,在短时間内迅速地找到有經濟价值的矿产資源,来滿足我國經濟建設大跃进的需要,中国科学院、地質部、地質学会在1959年第三季度内将召開一个极其有意义的地层会議。会議上主要討論的問题有兩个:一是有若干重要沉积矿产的地层問题。如石油、铁、煤、磷、铝、铜的地层問题。一是区域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問题,要制訂全国地层对比表及地层规范(时代名称,地层名称,地层符号,地层單位命名問题)。为了使地层会議开好,現在正在筹备一系列的准备工作。这次会議将是解决問題的会議。这次会議有許多以往所沒有的特色。
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